近日,吉林省教育厅发布《关于认定第二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的通知》,我校中医内科学教师团队荣获第二批“吉林省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荣誉称号。
中医内科学教学团队始建于1958年,是我省首批确立的中医硕士点和博士点学位授权单位。团队针对教师“亦师亦医”双重身份,提出“育人育己”双重目标,着力打造“重德行、笃学问、知冷暖”的教师团队。开展“师德教育大讲堂系列活动”,建立“师德师风评估档案”,制定《师德行为规范细则》,实现常态化、制度化管理。线上调查团队满意度为97.5-99.4%。团队通过开展“教学思想大讨论”,线上“战疫思政课”,举办“名师入学讲座”等方式,将学科特色与“四个统一”有机融合。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由本团队主要参与的抗疫团队获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1人获评全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先进个人;3人获评“吉林省医德标兵”;团队中33名教师奔赴抗疫一线,获评“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团队教师车厢救人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吉林日报等20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团队在教学中贯彻全程育人理念,在理论教学中引导学生将个人理想与中医药事业、人民健康结合;在实训教学中注入“实践出真知”的求真务实精神,在临床教学中践行“以病人为本”的医学人文精神。团队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创建“任继学教改实验班”,推广“3+4”一体化培养模式,融入“模拟+复盘+实践”教学环节,建立“中医传承辅助教学平台”“案例共享资源库”等教学资源,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深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团队获评省级优秀教学团队,主讲课程获评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省级精品在线课程,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学生中涌现“吉林好人”“长春好人”“向上向善好青年”10余名;省“十佳大学生”3人;获国家级奖项7项;省级奖项23项。
团队聚焦健康中国战略需求,充分发挥中医药在未病、治疗、康复中的特色优势,依托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等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围绕中风病、冠心病等中医优势病种建立早期预警模式,针对脑梗死等重大疾病建立中西医协同诊疗模式,建立心脏康复、肺康复及中风后5大功能障碍的中医康复技术服务包,打造“互联网+”慢病防治管理模式,初步形成了以中风病、冠心病为示范的全疾病链中医药诊疗技术研究与应用体系。团队研究成果在全国推广应用,获批成为全国5家中医药多学科交叉创新团队之一,奠定了在全国中医内科学团队中的领先地位。
团队将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组建双创导师团队7个,开展双创师资培训43次。近5年指导国家级项目6项(全国银奖1项),省级项目24项,开发12个系列特色产品,实现科研成果转化和应用。团队开展双创课程指导,为毕业生寻找创业孵化产地,近5年硕士平均就业率96.2%,博士平均就业率98.6%。
团队注重科研成果转化。依托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形成21种治未病保健服务包,规范35项中医特色康复技术,研发制剂26种。近5年承办学术活动400余场,组织义诊1500余次,惠及20余万人,为23家医联体单位提供技术指导,联动驻村干部开展医疗精准扶贫,推动全省中医药事业发展,贯彻落实国家脱贫攻坚战略部署。团队成员积极承担公共学术事务,包括国家级学会主任委员21人次,省级学会主任委员32人次,参与制定45项国家指南及行业标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双聘院士仝小林作为国家救治专家组共同组长主持修订《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中医部分。团队成员驰援武汉、吉林等多地,贡献中医药新冠肺炎防治与康复方案,向社会免费发放“除湿防疫”茶饮方68万剂,8次参与国际线上交流,支援全球抗疫。抗疫工作受到中央电视台、中国日报等国家级、省级媒体41次报道。
近年来,团队通过开展“高层次人才团队建设计划”“中青年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实现人才分层分类培养,先后选派82名成员赴国内外高校研修。团队年龄、职称结构合理。现有教师45人,含双聘院士1人,国医大师1人,全国名中医2人,长江学者1人,百千万人才国家级人选1人,岐黄学者1人,青年岐黄学者1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3人,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教师9人,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省、市名中医36人,终身教授3人。
团队现任负责人王健获评国家百千万人才、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岐黄学者、长白山学者特聘教授、吉林省名中医,第二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第二届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先后两次出国访学深造。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项,获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参与制定国家指南、专家共识9部,参加编写国家规划教材10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