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科技动态

研究发现疟原虫会因“争食”而互相抑制

  英国《自然·医学》杂志15日刊登研究报告说,不同疟原虫在实验鼠体内会因争夺生存资源而相互抑制,如能利用这种机制,或有助于防治疟疾。

  在疟疾肆虐的一些非洲地区,人们经常会被多种携带不同疟原虫的蚊子叮咬。不过,人在感染疟疾后,再被另一种疟原虫感染的情况却不多。过去人们并不清楚这种现象的原因。

  英国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和葡萄牙等国同行报告说,通常疟原虫进入人和动物体内后,会先在肝脏中生长一段时间,然后进入血液感染红细胞。在肝脏和血液中,疟原虫的生长都需要铁元素。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发现,如果让实验鼠先感染一批疟原虫,这批疟原虫进入血液后会刺激肌体释放一种名为铁调素的物质,控制肝脏中的铁含量,如果第二批疟原虫进入肌体,它们就会因得不到足够铁元素而无法在肝脏中生长。

  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哈尔·德雷克史密斯说:“现在我们知道身体中不同的疟原虫之间会互相竞争,如果能想办法利用这种机制,也许可以帮助我们研发防治疟疾的新方法。”

  此外,本次研究也说明,在疟疾高发地区,如果要通过补铁来治疗贫血,还应该更仔细地权衡利弊,以免补铁增加疟原虫重复感染的风险。

  疟疾是由疟原虫引起的疾病,经蚊子叮咬传播,其症状包括发热、头痛等,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危及生命。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2009年全球有78.1万人死于疟疾,其中多数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

[2011-05-19]

版权所有  长春中医药大学科研处  网络信息员:郭骏骐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传真:0431-86172168
项目科:0431-86045205  成果科:0431-86045421
实验室管理科:0431-86045206 综合科:0431-86175208
欢迎第 位来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