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发布的消息,北京时间7月9日深夜,国际学术刊物《细胞》(Cell)正式发表了由中国科学家完成的大规模临床肺腺癌蛋白质组草图的绘制工作。
蛋白质是所有生命功能的直接执行者,也几乎是所有药物的作用靶点。系统性研究细胞、组织等生物样本中所有蛋白质特征的学科,即蛋白质组学,已逐渐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核心内容之一。因此,全景绘制肺腺癌人群蛋白质分子图谱,对于肺腺癌病理机制的深入认识,疾病诊断生物标志物与药物治疗靶点的发现,以及实现更精准的肺腺癌分子分型和治疗方案的制定等具有重大科学意义。
研究工作对103例临床病人的肺腺癌和癌旁组织进行了蛋白质表达谱和磷酸化翻译后修饰谱的深度解析,最终共鉴定到11119个蛋白产物和22564个磷酸化修饰位点,同时整合临床信息和基因组特征数据分析,深度构建了基于蛋白质组的肺腺癌分子图谱全景。该研究首次从蛋白质水平系统描绘了肺腺癌的分子图谱,并发现了与病人预后密切相关的分子特征,特别是发现了中国人群肺腺癌两个主要基因(TP53和EGFR)突变人群的蛋白质分子特征。
研究人员进一步利用蛋白质组表达谱数据将肺腺癌分为三个蛋白质组亚型(Ⅰ型、Ⅱ型、Ⅲ型)。其中,Ⅰ型与细胞代谢和肿瘤微环境密切相关,临床信息显示该型主要为临床早期人群,并且预后最为良好;Ⅲ型与细胞稳态及增殖密切相关,其主要为临床中后期人群,呈现出肿瘤分化程度较低,基因突变负荷较高等特征,并且预后最差;Ⅱ型则是Ⅰ型和Ⅲ型的过渡状态,这部分人群预后程度介于Ⅰ型和Ⅲ型之间。该工作首次大规模、系统性构建了肺腺癌的蛋白全景图和分子亚型特征,揭示了中国人肺腺癌的分子特征及潜在的预后和诊疗生物标志物,为肺腺癌的精准医疗提供了重要资源和线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