芬兰赫尔辛基大学近日发布公报称,其研究人员研发出一项脑机交互技术,可以让电脑通过监测脑电波信号推测特定场景中人脑中的想法,并生成相应图像信息。赫尔辛基大学表示,这种脑机交互技术首次利用人工智能对脑电波信号和电脑显示的信息同时建模,通过人脑和人工神经网络的交互作用,使电脑绘制出与人脑在特定场景下关注到的事物或特征相对应的图像,可应用于心理学和认知神经科学。
研究人员将这项技术命名为“神经自适应生成模型”,并开展了有31名志愿者参与的技术有效性测试。
测试中,电脑向受试者展示了数百张由人工智能生成的人脸图像,受试者被要求重点关注某些特征,例如有微笑的表情或看起来比较年长等,同时他们的脑电波信号被输入到人工神经网络中。人工神经网络会分辨出当受试者看到符合这些特征的人脸图像时产生的脑电波信号,并应用这种数据推测受试者脑中想到的人脸图像,最后电脑据此生成人脸图像,并由受试者对其准确性进行评估。结果显示,受试者认为电脑生成的人脸图像与他们想象中符合这些特征的人脸匹配度高达83%。
主持该研究的赫尔辛基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副教授及芬兰科学院研究员图卡·罗察洛说,这项研究成果的实际应用之一是帮助人类提高创造力,“如果你想绘制或说明某个事物,但自己无法做到,电脑可能会帮助你实现目标。它可以观察你注意力的焦点,并推测出你想要创建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