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平台建设

国家发改委——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吉林)基地

成立时间:2008年12月。

批准单位: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研究方向:中风病、冠心病。

人员组成: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吉林)基地建设项目国家“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同时也被纳入吉林省“十二五”,也是《吉林省中医药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的重要内容。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基地建设单位,举全省、全校、全院之力,从组织保障、经费保障、人员保障等方面给予支持。基地建设以来,医院更加注重发挥名医优势和人才队伍建设,培养了一支高水平的中医临床科研专业化队伍。

  医院现有职工1408人,其中高级职称265人,博士生导师27人,硕士生导师104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0人,国医大师1人(已故),国家名老中医、终身教授5人(已故2人),全国百名杰出青年中医2人,省市名医43人,全国中医临床优才15人,吉林省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吉林省高级专家多人。基地重点病种研究科室有副高以上职称医疗和科研人员50余名,博士13人,硕士36人,高级职称15人,中级职称17人,专职科研人员8人。

研究内容: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吉林)基地以中风病、冠心病为主要研究方向,以建成我国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中风病、冠心病的研究中心,中医临床研究重大项目的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中心,中医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的筛选、评价、规范和标准研究推广中心,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与开发中心,优秀中医临床人才和高层次中医临床科研人才的培训中心,中医临床信息的采集、整理和分析中心及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的窗口为主要目标,而成立的全国性中风病、冠心病中医临床研究基地。

研究方向:

  一、开展病种理论与临床研究,围绕国医大师任继学学术思想体系,抓住临床诊疗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理论指导临床,临床检验理论,制定中医特色突出,形成规范、成熟、可供推广的临床诊疗指南,诊疗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或国际领先,成为国家中风病、冠心病等重大、疑难疾病的中医防治研究中心。

  二、通过实施国家重大课题,提高中医临床研究重大项目设计、组织、实施和质量控制能力,探索建立极具中医药特点、适合中医临床发展需求的科研组织模式和运行机制,成为中医临床研究重大项目的实施中心。

  三、注重提高中医药临床疗效的方法学研究,收集、筛选、整理中医特色的临床诊疗技术和方法,进行评价、规范和标准化研究,并制定和推广标准研究新模式,建成中医诊疗技术和方法的评价中心。

  四、围绕中风病、冠心病临床需求,基于名中医经验方的整理研究,加强医研产工作,研制出若干特色制剂和中药新药,成为中药新药临床研究与开发中心。

  五、开展多层次、高水平的人员培训,培养一支专业化、高水平的中医临床研究队伍,建成高层次中医临床、科研人才的培训中心。

  六、整合资源,建立中风病、冠心病高水平、开放的中医科研方法学、信息及数据共享、中医试验研究、应用基础与新药研发的平台,建设中医药科研中心。

  七、彰显中医药优势,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开展高层次、多途径的对外交流与合作,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与合作中心。

  八、探索中医临床科研的组织管理模式和机制,完善激励机制,形成开放、流动、竞争、协作的运行机制。

成果展示:

  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吉林)基地从成立至今,在国家和地方的共同投入、强化管理和政策指引下,基础设施、临床能力、科研能力、管理水平都有了长足进步,发挥了应有的核心辐射作用。

医院硬件设施迅猛发展,建设面积达13.3万平方米,形成“两部两中心”发展格局,图为新落成集医、教、研于一体的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现代化综合楼

基地重视名老中医经验继承与发展,成立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11个

图为具有浓郁中医文化的国医堂名中医诊室

基地建设一直以来得到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图为卫生部王国强副部长在省级领导陪同下来院视察指导基地建设工作

基地注重科研成果的推广工作,广泛深入基层,开展诊疗技术培训,形成政府主导、市场价值体现的特有推广模式

基地建设十分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广泛联系国内外医疗及研发机构,开展国际合作研究项目

仪器设备:

[2013-09-22]

版权所有  长春中医药大学科研处  网络信息员:郭骏骐
地址:长春市净月经济开发区博硕路1035号  
邮编:130117  传真:0431-86172168
项目科:0431-86045205  成果科:0431-86045421
实验室管理科:0431-86045206 综合科:0431-86175208
欢迎第 位来客